11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以全局视野打造教育高地释放教育红利》为题,以“师资为核,深耕教育”、“突出应用,能力本位”和“强化智库,服务地方”三个层面报道我院着力打造服务型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原文如下:
以全局视野打造教育高地,释放教育红利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之路掠影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优先,点明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筑基作用的高度重视,更饱含着党和国家对教育发挥引领作用的期盼。
面对新使命,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信心满怀。
多年来,学院坚持将教育与地区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同进步,释放出了巨大的人力资源红利和创新红利,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迈入新时代,学院更是凭借全局视野和战略性眼光做好了各项部署,使得人才培养的方略更加完善,目的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道路更加广阔,前景更加光明。
师资为核,深耕教育
黄冈师范学院创建于1905年,历经百余年耕耘,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其中,由贸易经济系发展而来的商学院更是凭借雄厚的积淀打造出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并以此为龙头建设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的6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成为大别山区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商学院始终秉承“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黄师校训和“尚师表、勇担当、秉诚朴、图自强”的黄师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思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锤炼出了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就业充分,经济学与管理学统筹发展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功以人才,业由才广。”人才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学院出台一系列措施全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育出了一支拥有理论和实践双重实力,且师德师风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到政府和企业挂职锻炼,先后有14位老师到黄州区人民政府金融办、中国银行黄冈分行、湖北农夫电子商务公司等单位锻炼,实践素养与实践能力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学院克服重重困难,选派优秀教师赴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境外知名大学学习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合作办学。
学院现拥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1人、博士17人;拥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及黄冈师院教学名师1人、黄冈名师1人。
与此同时,学院还广开进贤之路,引进了黄州学者2人,及20余位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并从当地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中遴选出一批兼职教师和企业班主任,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及进行“双创”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商学院所有教授、副教授均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院长刘汉成教授主讲西方经济学,书记李月华教授主讲会计学原理,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近三年,学院教师潜心教研和科研,主持各类教科研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夏庆利教授的《财务学及技术基础》获批湖北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立项,卢金标副教授主编的教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更是受到广泛好评;15人次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4年,在湖北省电子商务技能状元比赛中,周海琼老师勇夺桂冠,并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其他教师们指导的作品也接连在各级各类大赛上频频获奖。
突出应用,能力本位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档升级。商学院紧随时代步伐,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按照‘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在此目标指引下,学院一手抓软实力,一手抓硬实力,并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软硬实力有机融合,发挥出了“乘数效应”。
软实力方面,学院从顶层设计抓起,经过密集调研后,提出了“能力本位”育人原则,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发展”,并进一步把技能训练植入培养方案,融进课表,突出实验、实训、观摩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创新开展“跨专业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构建了体系完备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硬实力方面,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整合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实践教学资源,建成了“经济管理与创业省级重点实验示范中心”和“湖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实训与创业基地”,及一大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高效率完成实验实践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尤为令人瞩目的是,学院将软硬实力有机融合,以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两大平台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纽带,构建出“基础―综合―创新”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极具特色的“双平台多模块”塔型实践教学体系,有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由专业能力向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提升。
学院还以校企校地合作共建,产教融合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实现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创新实验模块分别同基础岗位实训、综合岗位实习、自主创新创业相衔接,互联互通、适时响应、动态调整的课程动态响应机制。近年来,商学院先后与黄冈市商务局、黄商集团等2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采用“顶岗实习+就业”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同时,共安排本科学生207人赴黄冈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经过“真刀真枪”地实践,实现了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受到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此外,学校不断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建立健全了以中国“互联网+”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为主体,多种赛事为补充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创业竞赛活动体系,为更多学生参加创业活动、丰富创业体验和引进项目经费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学生先后获得30项省级及省级以上专业竞赛的奖励,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管理模拟决策大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国际贸易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获湖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5个。
强化智库,服务地方
“自贸易经济系成立以来,始终紧随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断成长,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光荣。”商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月华教授说道,“同时,我们还探索着将教育教学延伸至学院服务地方的项目之中,鼓励老师带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这对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商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强化智库研究,成立了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中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2012年和2013年,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招标采购项目“促进大别山试验区提升为国家战略研究”和“湖北绿色发展研究”。其中,“促进大别山试验区提升为国家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得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的亲笔批示,为国家发改委编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2015年,学院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完成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委托项目《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编制工作;与校企合作企业黄冈卫尔康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黄冈市人民政府下达的“黄冈市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其破解策略”智力成果项目的研究工作。
2016年,学院教师完成的《黄冈市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得到了黄冈市副市长王浩鸣的批示,并正式印发实施,成为未来5年指导黄冈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7年,学院教师团队受聘于黄冈市人民政府“黄冈市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加强与在地企业的合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合作事项,为学生的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2015年3月,学院与湖北照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向湖北省教育厅申报湖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实训及创业基地,并成功获批。
2015年商学院与湖北遗爱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喜获银奖。
2015年11月,学院与黄冈市商务局、湖北农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农夫电商杯黄冈市首届大学生微商创业大赛,吸引近50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
2016年5月,学院和黄冈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湖北选拔赛决赛,商学院的学子一举收获3项一等奖,彰显出青春的活力与杰出的人才素质。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透过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奋斗与成就,我们仿似看见,百年黄冈木铎激发出的澎湃教育之力,正和着“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造福一方城池,一方人民。
我们相信,新时代,黄冈师院商学院必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