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军:深化改革紧锣密鼓

作者:学工来源:学工发布时间:2014-12-17浏览次数:97

    

    6月6日上午,中央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这是继1月、2月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的第三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集、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这是一个新的要求,也是紧迫的任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项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只有不断寻求变化才能继续发展。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一个成功的先例。春秋时期,秦国的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同时又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不仅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多,而且相互牵扯,有的领域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对这种少有的复杂局面,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内动力和活力,唯有快马加鞭推进改革。习总书记深谙此理,十八大以来,改革的锣声紧,鼓点密。习总书记身体力行,担任深化改革工作的“总工程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新一轮改革催人奋进。短短6个多月的时间里,各地区各部门迅速响应中央和习总书记的号召,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实施方案,狠抓改革工作落实。然而,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当下一些地区,形成了一边是紧锣密鼓的改革步代,一边却是由改革而引发的多种矛盾。矛盾问题的产生,大多与利益诉求有关。有人可能因为孩子户口在“北上广”而不赞成异地高考,也有人因为担心污染而反对在小区外建垃圾焚烧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就有不同的意见表达,在具体改革上也有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涉及民生,涉及共享改革成果,涉及人们的幸福指数,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可小视。为此,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对党和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向全党全社会展示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信心、智慧和勇气。

  当前,改革已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个时候,方向失衡就会不进而退,欲渡黄河冰塞川;方向持正才能激流勇进,直挂云帆济沧海。

  习总书记指引的改革之路前途光明,社会各阶层齐心奋力、加速推进,改革的速度就快了,成果就早体现,百姓早得实惠,离好日子越来越近,就是我们国人的梦想。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