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于日前正式公布。在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教育规划纲要》以中国基本国情为“底色”,以改革和发展为“主线”,以民众的呼声为“亮点”,最终勾画出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
《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说: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无论是作出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决定,还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无论是改革将要攻克的难点,还是发展仍然面临的挑战,人们都从《教育规划纲要》中读出了一种“教育领导力”,它将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注入信心。
从“教育领导力”到“改革执行力”的发展之路
《教育规划纲要》中的很多措施都触及改革“深水区”,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如政府怎样办学校、管学校,学校怎样依法落实好自己的办学自主权?如何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为学生减负?如何落实各级政府的投入职责,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4%的目标能在2012年如期实现…….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执行能不能落实到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国家的“教育领导力”。
他认为,人们可以从《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中看到日渐提升的“教育领导力”。在指导思想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再一次空前高涨,表明了国家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和意志;在制度设计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设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机构,以此来推进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在具体操作方面,《教育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大学去行政化等都提出明确的改革步骤;在监督和问责方面,也分别提出“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等规定,这就使我们有了监控体系、反馈体系、执法体系和合理评估领导力的奖惩制度。
“根据这种设计,我们将用更加专业化的、更有教育理想的、更能够承担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人来办教育,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信心来源。”张志勇说。
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的政策推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开始直面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从2006年至2008年3年间,政府坚定决心,加大投入,逐步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进程。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民生工程,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从“上得起学”到“上好学”,党和国家先后采取了免除义务阶段学杂费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两项主要举措,把教育公平从“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推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就是我们不仅要保障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还要均衡质量和办学水平,确保过程公平。
在张民生看来,《教育规划纲要》无论是在确认教育公平理念地位上,还是在推进公平的实现举措上,都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今后的教育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性。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即将开展的重点项目,张民生认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望促使义务教育在城乡社会的配置、条件的供给上能达到均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的住房问题,教师、校长的工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具体目标和保证措施。
张民生说:“推进教育公平的系列措施不仅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在发展教育方面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
从“框架设计”到“吸纳民意”的决策智慧
除“序言”和“实施”外,《教育规划纲要》的文本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总体战略”设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等两章内容;第二部分“发展任务”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第三部分“体制改革”设置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等内容;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囊括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
“这是一个很大的框架,过去是很少这样安排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说:“整个框架设计就是要形成一个满足人民期盼、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适应时代要求和国际竞争要求的纲要。”
为了充实这样的框架,有关部门不仅组织了最权威的专家阵容,还发动了最广泛的全民参与。自2008年8月启动制定工作以来,已有数千名专家和各方人士参与调研;2.3万余人次参与座谈和研讨,形成500多万字调研报告;在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数百万条;通过驻外使领馆的处组搜集国外材料,重点征询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意见……
袁振国说,我们11个战略课题研究组的500多位专家集中研讨,对民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一一分析和研究。民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在纲要中都有所反映,包括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高校行政化的问题、高考改革的问题等。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教育规划纲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处于改革“深水区”的热点难点,是教育部门自身难以一时解决和克服的问题,采用征求民意的方式,就是希望通过动员全党全社会把这些处于“深水区”的难点热点问题能够找到破解之策。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